歡迎光臨伊春豐林山特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官方網站!
聯系電話:
13945878618
“采茶嘍!”茶山深處傳來陣陣喊山聲,浙江紹興新昌縣的茶農們身背茶簍,輕掐嫩芽。雙手飛舞間,今年杯大佛龍井新茶上市在即。
春暖大地,芳芽吐綠,茶葉飄香正當時。“作為世界大茶葉生產國與大消費國,我國茶產業20余年來始終穩定向前發展。”在日前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中華供銷合作總社監事會副主任宗義表示,我國茶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提振經濟、服務新發展格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經濟、文化、生態建設作出了貢獻。
數字化持續賦能
當科技賦能傳統茶產業,茶工廠里的“黑科技”讓人驚嘆不已。近日,涇渭茯茶數智工廠在陜西咸陽正式投產。據介紹,該工廠集數字化、綠色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體,是首條茯茶數字化生產線。
在數智工廠內,地面間隔貼著正方形二維碼條,搬運機器人頭部亮著兩束紅光,掃碼前進,將貨物送入相應貨位。在遵循傳統制茶工藝的基礎上,數智工廠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方式對生產流程進行優化,實現了茶品生產全流程可追溯,標準化程度得到顯著提高。
“很長時間以來,我國茶產業與國外存在差距,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標準化不到位。”安徽農業大學原校長、博士生導師夏濤坦言,標準化生產關系著茶品規模化和品質均一化,只有解決了標準化問題,品牌支撐才更有內涵,高質量茶品生產才更穩定。
以茯茶生產為例,作為一款發酵茶,如何讓每一塊茶磚都能達到穩定且一致的發酵程度?涇渭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歆介紹,數字化產線上設有大量傳感器和數據采集點,這些采集點包括產品加工等信息,借助大數據分析將其和產品質量關聯起來,從而進一步優化流程參數與生產工藝,達到茶品生產更加可控的狀態。
如今,數字化已經融入茶產業全鏈條。2021年,針對白茶品牌辨識度低、行業管理難等情況,浙江湖州安吉縣創新推出安吉白茶數字化管理體系,推動白茶產業治理模式變革。安吉縣鄣吳鎮玉華山茶廠員工陳淑芳感慨地說:“有了數字化的新科技,種茶省力又省心。氣象信息、病蟲災害預警,還有科學施用農藥方法都能隨時掌握,有啥不懂就線上咨詢農技專家。”
如今,走進安吉白茶核心生產基地,全景可視化視頻監控映入眼簾,農產品質量檢測等智能管理裝備信息在屏幕上實時更新。安吉經見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沈亞冰告訴記者,有了數字化賦能,多年來制約行業發展的茶葉產能低、茶園管理不精細、用工成本高等痛點得到解決,安吉白茶的單價也有了明顯提高。
構建茶文化體系
剛進入傍晚,陜西咸陽特色街區福園巷子的露天茶館里已座無虛席。茶客們三五人圍坐一桌,面前是正燒得咕嘟咕嘟的罐罐茶,人們按照口味喜好向罐里添上紅棗、陳皮等各種佐料,抬頭賞晚霞,低頭飲熱茶。此時此刻,茶是一種飲品,也代表了一種生活。
近年來,制茶、沖泡、飲茶等茶事活動越來越受歡迎,與茶有關的新消費方式也更加多樣。新茶飲頭部品牌喜茶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打造“茶空間”為特色的新茶飲消費方式正在一些城市走紅。比如,喜茶麗水銀泰城店從浙江省麗水市當地的山水田野中汲取靈感,使用當地盛產的竹子作為門店裝飾材料,打造了一個充滿田野綠意和原始之美的茶飲空間。
有10余年茶文化傳播推廣經驗的九嵕堂創始人蔡曉,也親身感受到了茶行業越來越“熱”的變化。蔡曉回憶,11年前剛著手做茶室時,參與的人很少,但如今茶室在已成立了22家分支機構。年輕人對茶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加,以茶藝課堂進高校為例,年相關課程只有15人報名,但不到兩年,報名人數就達到400多人。
變化緣何而來?“因為現在茶更好喝了,喜歡茶文化的人更多了。”這是多位茶行業從業者給出的答案。過去,很多消費者之所以不愛飲茶,一方面是因為儲存條件和沖泡方式很容易影響茶的口感,如水溫不夠、坐杯時間過長等;另一方面則是茶的品類較為單一,茶品研發缺乏時代性,文化附加值不高。
如今,茶行業正在從生產、流通、營銷各環節讓喝到一杯好茶的門檻變低。精銳創意包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相較之前拼接罐的茶葉包裝形式,現在很多茶企選擇食品級多次密封罐,這種包裝設計借助旋轉牙技術上的創新,實現了開啟后依然不影響茶葉口感的密封效果。與此同時,茶葉的分裝形式也更加便攜小巧,通過設計工藝的不斷突破,茶葉搖身一變,成了重量僅5克的小茶磚,沖泡指導也在包裝上清晰可見。不少企業逐步建立起了包括水果、牛奶、茶葉等在內的新茶飲供應鏈標準體系。
“中國茶的內在是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物化載體之一。”正山堂品牌創始人江元勛認為,發展茶產業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滿足當下消費者對中國茶文化的興趣和需求,構建具有時代性的茶文化體系。
品牌發力高質量
2022年11月29日,正在摩洛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七屆常會傳來喜訊,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選,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標志著中國茶再次得到國際認可,成為我國茶產業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符號。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茶業綜合產值已近7500億元,有超150萬家茶葉相關企業。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表示,發展茶產業既可以提高茶農收入、振興經濟,又可以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旅游,還能夠提升文化內涵、唱響品牌。
在茶產業蓬勃發展的進程中,一些有創新精神的茶葉品牌也不斷壯大。備受市場歡迎的“金駿眉紅茶”正是由江元勛帶領團隊通過創新融合研制而成,當年“金駿眉紅茶”的推出,一舉扭轉了我國紅茶銷售長期依賴外貿的局面,開啟了國內紅茶消費市場的新紀元。
不過,放眼行業整體,我國茶品牌建設依然有較大空間。《2022中國茶葉行業發展報告》提到,當前我國茶葉品牌總數及規模總體偏少偏小,品牌價值及影響力偏低偏弱,品牌引領作用還不夠強,國茶品牌建設任重道遠。
對此,江元勛認為,一方面,要加大茶葉綜合技術創新,以品種、加工工藝和技術設備等的改進來提高茶產品質量、特色與標準化水平,走出超越外貿原料模式的品牌化的發展路線;另一方面,要以全產業鏈的標準化為抓手,推進茶產業智能化和集約化,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打造面向全球消費人群和消費場景的產品、企業和品牌,形成面向國內外都具有競爭力的國茶產業結構。
“每一個成熟的茶品牌背后,都離不開完整的現代化全產業鏈體系的支持。”在北京小罐茶業有限公司副總裁梅江看來,品牌化是中國茶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現代化的茶園管理、全智能化的初精制一體化生產線、智能倉儲物流等都是現代工業為品牌化發展提供的硬件基礎。未來,要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上,講出獨屬于中國茶的故事,在科學土壤上結出人文果實。
(編輯 李闖)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食品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內容、版權和其他相關問題,請速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